在工业领域,信息化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和革命已在上游装备制造业体现出来。而在珠江西岸,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已然嗅到信息化变革的良机。 拿锄头 还是 机械 化的 工具,或是自动
在工业领域,信息化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和革命已在上游装备制造业体现出来。而在珠江西岸,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已然嗅到信息化变革的良机。
“拿锄头
还是机械化的工具,或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来工作,效率和质量显然不同。装备制造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决定了生产力发达与否。”中导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李波说。
作为制造业基础,装备制造领域推进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升级,将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智能制造提高速度与质量
“广东制造业要想从大做强,向智能化转型是必然的路径。而要做出的产品,必须要通过智能先进的装备来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谢少锋说,好的材料、装备和仪器,是支撑工厂生产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相比于传统人工,我们针对五金产业专门设计的智能磨削机能够把刀的模型数据转换成自动化过程,通过6个坐标定位,材料放进去后很快就能完成打磨。”阳江博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说,借助信息化,智能机器不仅质量更好,还更高效。
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也表示,装备制造业对于智能化和“机器代人”的需求更迫切,“比如汽车产业,机器人在精密制造上显然比人工更胜一筹。”
在珠西各地,借助信息化转型升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同样感受到了智能制造的强大推力。
在佛山,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正在“学”喷釉动作。“它会把我好的那套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完全再现。”据公司员工小林介绍,人工喷釉的优等率在9495之间,而机器人能达到97以上。
“智能化除了提高质量、生产更的产品,还能提高效率,并把人从打磨、喷涂等一些环节里解放出来。”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刘奕华说。
在顺德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获得2015年度“创客中国”大赛企业组一等奖的明星“大黄蜂”搬运机器人正在高效地运送着货物。“我们做过统计,仅在工厂里来回转运材料或是货品,员工每天要走20公里,非常辛苦不说,效率还不高。”公司副总裁陈洪波说,智能化“机器代人”,搬运机器人一次可以拉54台洗衣机,是人的3倍多,而且实现了无人化自动运输、分拣和存储。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表示,高质量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须靠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要推动我国工业从大到强、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型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据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张鹏介绍,目前该区已认定一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企业开展机械装备首台(套)产品研发,有效推动传统机械装备产品向大型、数控、精密、全自动方向发展。
据了解,未来广东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大数据助推“制造+服务”
智能化并不只是节点式的改善质量和提高效率,依托互联网,“不仅要在单机装备中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控制水平,还要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种集成技术,把装备数据上传到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把生产车间所有数据连通起来,并实现车间、用户等各个环节数据的快速传送。”刘奕华强调,“未来的装备制造行业要更多地关注为用户服务,而不仅仅是生产售卖机器,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服务有很大利润空间。”
国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在珠江西岸,很多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万物互联,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 服务”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他们自发的选择。
在中山,明阳风电近6000余台(套)风力发电机组分布于国内各地,机组每分钟的风速、功率、角度、转速、发电量,以及不同风况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近百万个传感器实时传送到后台的大数据中心,由此实现远程故障的诊断与修复、发电量评估与分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依据。
在阳江,数百万台专门针对五金行业设计的智能磨削机在各地运行的所有数据会汇集到博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后台,根据运行的不同情况,这家装备制造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操作方案和后续增值服务。公司董事长黄代全表示,“我们有专家组专门做这个,通过数据化改造,加上物联网的应用,掌握每台机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长期来看,希望机器和服务的销售额实现一比一。”
协同制造颠覆传统模式
信息和数据“互联”所带来的红利不止于此。
随着与互联网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流通等不同环节也在逐渐紧密。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企业除了能为下游提供优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还能实现多环节并行并提供特殊定制。
“以前的模式是预先做一批货物存着,而且不知道市场情况如何。今后通过互联网,很多环节可以并行,拿到订单、放上系统、自动排产等环节都可以实现完全意义的标准化和快速反应。”刘奕华说。
另外,“可以清晰获取哪个产品调货多、卖得好、运行稳定等数据,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能够使我们预判趋势,改变传统的订单生产模式,提前做好准备快速反应。”一位企业负责人补充。
根据《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广东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特别是珠江西岸,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接下来,广东将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